牧童
周敦颐〔宋代〕
东风放牧出长坡,谁识阿童乐趣多。
归路转鞭牛背上,笛声吹老太平歌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牧童趁着东风走出长坡,出去放牧,有谁能知道牧童的快乐有多少呢?
在回来的路上,牧童用鞭子打在生背上,笛声传出太平的希望。
译文二
家乡东风儿伴着牧童在山坡上放牧,谁又能体会到牧童是多么幸福呢?
回家路上鞭子在牛背上摇动,笛子吹奏着耳熟能详的太平曲。
注释
东风:一般是指春风。
阿童:儿童。
归路:往回走的道路。
转鞭:这里是牛鞭的意思,也就是鞭子放在了一旁。
吹老:这里应该是牧童的笛声美好,使一般民俗中的传唱歌曲都黯然失色了。
太平歌:系落子。 清张
简析
《牧童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以东风放牧为背景,描绘牧童在长坡上自由嬉戏的场景,突显其纯真乐趣。归途中,他在牛背上转鞭,笛声悠扬,吹奏着古老的太平歌,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面,诗人借牧童的形象,表达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。
周敦颐
周敦颐(1017年6月1日—1073年7月14日),又名周元皓,原名周敦实,字茂叔,谥号元公,道州营道楼田保(今湖南省道县)人,世称濂溪先生。是北宋五子之一,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,文学家、哲学家。著有《周元公集》《爱莲说》《太极图说》《通书》(后人整编进《周元公集》)。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、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动静、主静、至诚、无欲、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,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,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。 37篇诗文 56条名句
伤仲永
王安石〔宋代〕
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
余闻之也久。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”
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?
西江月·丹阳湖
张孝祥〔宋代〕
问讯湖边春色,重来又是三年。东风吹我过湖船,杨柳丝丝拂面。
世路如今已惯,此心到处悠然。寒光亭下水如天,飞起沙鸥一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