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楼
范成大〔宋代〕
在秦楼之北,楼上下皆饮酒者。
连衽成帷迓汉官,翠楼沽酒满城欢。
白头翁媪相扶拜,垂老从今几度看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翠楼在秦楼的北面,楼上楼下都是饮酒的人。
人们成群结队只为迎接故国使臣,大家翠楼买酒举杯同庆。
白发老人相互搀扶着来拜见,他们此生没有几次机会再见汉官了。
注释
翠楼:为相州(今河南安阳)的旗亭,是来往旅客住宿吃喝的地方。
秦楼:在相州寺(寺,也作市)中,是宋代相州城内最繁华的地方,建筑精美壮观,被誉为相州第一楼,三层高,建筑雕梁画栋。
衽(rèn):衣襟、衣袖。连衽成帷:极言人多。
迓(yà):迎接。
汉官:指南宋使者。
沽(gū)酒:买酒。
媪(ǎo):老太婆。
创作背景
本首诗是作者使金途中经过相州时所作。公元1170年(宋孝宗乾道六年),范成大被派出使金国,他自渡淮至燕山,行经北宋故土,赋七绝七十二首和一卷日记《揽辔录》,以记沿途闻见,这首诗是其中第三十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霍松林著,《宋诗举要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5.06,第310-311页
2、
刘乃昌选注,《宋诗三百首评注》,齐鲁书社,2004年01月第1版,第227页
赏析
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“汉官”的场面,后两句专叙“白头翁媪”拜见使者的情景。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,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,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。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,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。
“连衽成帷迓汉官,翠楼沽酒满城欢”,是广泛地叙写相州百姓自发地在翠楼附近成群结队欢迎“汉官”的感人场面。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,衣衫相连宛若一道帷幕。他们把南宋使臣当做故国的象征,满城争看跪拜,沽酒欢庆。满城上下但见群情欢腾。然而,从一片欢腾的气氛中,又让人感受到了相州汉族百姓心中的那一份哀怨悲痛之情。
“
简析
《翠楼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“汉官”的场面;后两句专叙“白头翁媪”拜见使者的情景。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,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亡国之痛,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,流露出在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,感人至深。
范成大
范成大(1126-1193),字至能,号称石湖居士。汉族,平江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南宋诗人。谥文穆。从江西派入手,后学习中、晚唐诗,继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,终于自成一家。风格平易浅显、清新妩媚。诗题材广泛,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与杨万里、陆游、尤袤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 2267篇诗文 412条名句
疏影·苔枝缀玉
姜夔〔宋代〕
辛亥之冬,余载雪诣石湖。止既月,授简索句,且征新声,作此两曲,石湖把玩不已,使工妓隶习之,音节谐婉,乃名之曰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。
苔枝缀玉,有翠禽小小,枝上同宿。客里相逢,篱角黄昏,无言自倚修竹。昭君不惯胡沙远,但暗忆、江南江北。想佩环、月夜归来,化作此花幽独。
犹记深宫旧事,那人正睡里,飞近蛾绿。莫似春风,不管盈盈,早与安排金屋。还教一片随波去,又却怨、玉龙哀曲。等恁时、重觅幽香,已入小窗横幅。
念奴娇·赤壁怀古
苏轼〔宋代〕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(穿空 一作:崩云)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(樯橹 一作:强虏)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(人生 一作:人间;尊 同:樽)
昼夜乐·洞房记得初相遇
柳永〔宋代〕
洞房记得初相遇。便只合、长相聚。何期小会幽欢,变作离情别绪。况值阑珊春色暮,对满目、乱花狂絮。直恐好风光,尽随伊归去。
一场寂寞凭谁诉。算前言、总轻负。早知恁地难拚,悔不当时留住。其奈风流端正外,更别有,系人心处。一日不思量,也攒眉千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