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夜追凉
杨万里〔宋代〕
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
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,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。
竹林深处,虫声唧唧,感到有些凉爽之意,却没有风儿吹来。
注释
小立:暂时站立住。
赏析
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,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,而仅就“追凉”着墨,以淡淡的几笔,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,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。
“追凉”,即觅凉、取凉。较之“觅”和“取”,“追”更能表现对“凉”的渴求,杜甫“忆昔好追凉,故绕池边树”(《羌村三首》其二)诗意可见。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: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,而仅就“追凉”着墨,以淡淡的几笔,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,其中有皎洁的月光,有浓密的树荫,有婆娑的竹林,有悦耳的虫吟,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。
第一句貌似平直,其实也有一层曲折:中午时分,烈日暴晒,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,而
创作背景
宋孝宗乾道四年(公元1169年),年逾不惑的诗人回乡闲居,夜晚喜欢在故乡的一座廊桥上纳凉赋诗,该篇大约作于此时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周啸天·《曲径通幽 宋诗名作欣赏》:中国书籍出版社,2017.04
简析
《夏夜追凉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该诗对暑热难耐的感受闭口不谈,仅就“追凉”着墨,以淡淡的几笔,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,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赏味之情。全诗明晓通畅,毫无艰深之处,却又回味无穷,蕴藉地表现了静中生凉的意趣,营造出清闲淡雅的诗境。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 4974篇诗文 260条名句
小池
杨万里〔宋代〕
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(阴 一作:荫)
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水调歌头·昵昵儿女语
苏轼〔宋代〕
欧阳文忠公尝问余:“琴诗何者最善?”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。公曰:此诗最奇丽,然非听琴,乃听琵琶也。余深然之。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,乞为歌词。余久不作,特取退之词,稍加隐括,使就声律,以遗之云。
昵昵儿女语,灯火夜微明。恩怨尔汝来去,弹指泪和声。忽变轩昂勇士,一鼓填然作气,千里不留行。回首暮云远,飞絮搅青冥。
众禽里,真彩凤,独不鸣。跻攀寸步千险,一落百寻轻。烦子指间风雨,置我肠中冰炭,起坐不能平。推手从归去,无泪与君倾。